讀者來信

高房價還是要有市場支撐的

FT中文網編輯:

讀了《高房價拖累中國經濟發展》一文,我覺得這樣的文章在現在這個當口寫出來必然得到很多老百姓的追捧,是大家喜歡看到的文章,也是很容易讓人信服的文章,因爲有著數據的支持和比較。但是我想說理性的分析兩點:

第一,拿汽車和房子做比較是不合適的。兩個商品的屬性完全不相同。汽車是可以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實現量產的,這也決定了汽車的價格只可能降不可能升,畢竟只是大眾消費品,沒有見過誰買了汽車以後過幾年升值了賣出去的。但是房子不是一樣的,雖然廣大老百姓對房子有所謂的剛性需求,但是由於中國人口的衆多,在中國成爲GDP大國然而仍是人均GDP小國時,鼓吹讓老百姓都能買房,實現奔小康有些不大現實;畢竟對於中國這個製造業大國來說,人均收入水準的提高不可能實現GDP般的增速。這是從消費需求的角度來看。而從供給的角度來看,房子的建造需要土地這個不可或缺的稀缺資源,正是由於土地是稀缺資源,所以使得購買房子也可以獲得一定增值空間。

第二,作者的因果關係似乎不大對。我倒是認爲是中國經濟發展導致的高房價的出現。首先,中國經濟歷來追求GDP的高成長,保8不是口號,是任務,因爲完成與否涉及到中國的國際面子,是中國國情。但是在全球金融經濟危機的蔓延下,中國想要完成保8的目標,參考GDP的構成,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二,發展房地產實現政府財政收入的提升。此外,沒有可以在短期內實現的方法,因爲,一,在收入水準成長有限的前提下,消費成長很難迅速提高,二,在國際環境不佳的背景下,出口製造業很難擔當重任;三,股市上的資本利得稅和單邊印花稅不能改,這與國家的刺激政策不符。所以發展房地產,賣地是實現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在這樣的土壤下,纔有了政府,地產商,媒體的配合合作,炒高了房地產。

同時,從現在看,國際經濟環境還需要時間恢復,中國經濟的轉型還處於初始階段,如果政府不完全放棄經濟成長的目標的話,房地產的高房價的現狀就不會改變。就算政府再大力度的金牌下來,作用也不是很大。因爲,對於地產商來說,現在已經賺的很多,大不了賣不出去(房子是可以放的,價值還在),大不了不開發新的樓盤,但是政府的財政收入就沒有了,所以高房價的現實還必將存在。

此外,設想,即便國家想要保障老百姓的利益,要想讓老百姓在一線大城市買的起房子,那估計要降起碼2萬一平米老百姓也未必買的起。拿上海說,一般老百姓能承受的房價是多少,上萬的夠嗆了,但是上海房產商拿地都不至這點錢,你強令降價,可謂不現實。再說了,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買房的需求擺著呢,熱錢都等著機會進來,你房價一降,瘋狂買,最後還是把房價炒上去。高房價還是要有市場支撐的,所以作者的想法可謂一廂情願,但是卻博得了滿堂彩,明智!

歡迎討論

您已閱讀98%(1130字),剩餘2%(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