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保證「程式正義」才能保護弱勢羣體的利益

FT中文網編輯:

您們好!

讀了《要用法治丈量重慶打黑》一文,我認爲法治社會中,作爲弱者更希望通過法律來保護自己,通過法律來解決爭端。因爲對於強者而言,通過法律以外的方式獲得優勢地位是極其的容易。而對於弱者而言,如果沒有法律,只憑實力的話,那麼可能就最終贏家通喫,自己落得個死無葬身之地。所以,健全的法治環境一般而言總是具有對強者約束,對弱者保護的傾向。

所以,當前中國,很多老百姓在一個缺乏法律意識的文化環境和社會氛圍下,變得越來越蔑視法律,對破壞法律的行爲越來越毫不在意和警覺,這的確是非常可怕的惡性循環的開始,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完全同意笑蜀先生的觀點,更能夠感受到笑蜀先生對國家,對百姓前途的深情和焦慮。

但是另一方面,我覺得所謂的百姓對法律的蔑視這個現象雖然存在,但是其最初的動因並不那麼簡單,值得我們深思。那就是百姓的集體記憶中,對社會具有公正法治的信心降到了最低點了。不是百姓不希望法治,不尊重法治,而是作爲執行主體的司法機關主動地破壞法律程式。一系列耳熟能詳的事件:諸如「躲貓貓」,「俯臥撐」,「七十碼」讓公衆對執法機關的公正性的信心完全的崩潰了。信任這個東西和別的東西不一樣,他不是理性的,也不是感性的,而是一種潛意識的不可控制的本能。你不可能在理智上說服自己信任「某物」,你就真的信任了,也不可能在感情上喜歡他,就信任了。公衆一但失去這種信任,後果是毀滅性的,社會可能因此解體。所以,後來的各種事件的謠傳,例如對七十碼肇事者身份的懷疑(儘管是子虛烏有,但卻也完全合情合理)也就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了。在合理申訴的路徑全部都被堵死之後,暴力化也就順理成章的登上舞臺,我們自然會爲保持貞潔刺死企圖強姦她的貪官的行爲叫好。雖然,這種叫好背後的邏輯很可怕,卻是唯一合理的發展路徑。

哪怕是在西方法治社會下,也會有不足的地方(儘管他們已經實現了程式正義和大部分實質正義),這也是爲什麼「蝙蝠俠」這類法治外英雄博得大眾讚賞的原因之一。試想,法制度,公正度遠遠不及西方的中國當下,普通公衆對法治的絕望而走向暴力化,這種現狀的根源恐怕還是多需要從執法機關自身去尋找。其實普通的公衆在還具有理性和正常治理的情況下,絕大部分是期待合理公正的法治的,而且這個是超越時代,超越文化的。例如成都的武侯祠,當時人們建祠頌揚諸葛亮的原因有二,一是他恪盡職守,二是他秉公執法。所以,2000年前的中國公衆就期待良好的法治了。不是民衆容忍違法行爲,而是對公正社會的基礎——程式正義的絕望。

您已閱讀97%(1029字),剩餘3%(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