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

中國房價漲幅是如何被調控的?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沈曉傑:中國房價的相關統計數據越來越蕪亂,多家官方統計數據也各自在「打架」,難以讓人相信的統計數據背後暗含著何種利益博弈?

上週五,中國人民銀行公佈公佈的《2009年四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中,央行公佈的2009年全國房價漲幅比上一輪房地產價格高漲時期的2007年高20.8%,比先前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的多了1倍以上——官方的房價漲幅數據再一次「打架」。

之所以說房價統計「再一次數據打架」,是因爲早在幾年前,就出現過類似的房價統計上「官方數據」互相打架的現象。當時,北京、廣州和南京等地統計局公佈的房價漲幅,和直接負責房地產市場全面交易的各地房地產局掌握和公佈的數據,相差甚大,在當時引發過「強烈的熱議」。可以說,由國家統計局的「房價統計失真」所引發的問題,早已不是什麼「新聞」。

事實上針對國家統計局房價統計數據失真進行的系統剖析,早已引起統計局高層和房地產界的「反思」。在2008年1月舉行的年度大會上,時任國家統計局長的謝伏瞻特別指出:要「研究改進城市房屋價格指數的計算方法」。 謝伏瞻強調,「對涉及民生且備受關注的數據,要進一步提高統計的科學性、準確性,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成長的數據資訊需求」。據報道,這位國家統計局長當時就宣佈,2008年「將啓動房價和CPI等關鍵數據統計改革」。

您已閱讀13%(485字),剩餘87%(33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