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債務激增,你得掐一下自己纔會記起:就在10年前,投資者還擔心西方政府債券市場萎縮得太快,有可能會蕩然無存。美國曾考慮是否應取消30年期國債。甚至曾有傳言稱,AAA級公司債最終將取代美國國債成爲全球債務基準。事實上,2000年全球政府債務淨髮行額只有2500億美元。而僅在今年,英國的發行額就將比這多出三分之一;歐元區政府的發行額幾乎是它的6倍。
在投資者抵制債市、高漲的債務負擔拖累經濟成長及通膨走高之前,上述局面能維持多久?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答。不過,著書闡述金融危機對公共財政影響的經濟學家,如今提出了一個暗示性的答案——和一項警告。
考查了44個國家200年間的記錄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思•羅格夫(Kenneth Rogoff)和同事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發現,在發達國家,政府債務增加與通膨上升之間幾乎沒有聯繫。一些投資者對通膨的憂慮應該會因此得到緩解。二人還發現,只要政府債務總額與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保持在90%以下,債務與經濟成長之間沒有什麼關係。這使美國與英國暫時脫離了險境——兩國債務與GDP的比例分別爲84%和72%。
您已閱讀73%(504字),剩餘27%(1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