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走進2010

別把市場情緒當回事

英國華威大學名譽教授斯基德爾斯基:有人說,政府除了照市場說的去做,別無選擇。但我認爲,政府的治理應該最符合人民的利益,而非「市場」的利益。

在英國陷入戰後最嚴重經濟衰退之際,政府的預算赤字也應達到和平時期的最高水準,這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到今年年底,英國的產出將比危機開始時下降約5%,與此同時,預算赤字佔產出的比重將上升5%到8%。連小孩子都能理解其中簡單的算術關係:產出減少,收入減少,赤字增加。以此類推:產出增加,收入增加,赤字減少。

2009-10年度的赤字預計將達1780億英鎊(合2870億美元),相當於英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1%左右。至於其中有多少是「結構性」的,有多少是「週期性」的,目前存在一些爭議。「結構性」赤字是指那部分必須通過增加稅收或減少支出來縮減的政府收支缺口。「週期性」赤字則是指那部分經濟復甦後會自動消失的缺口。有人認爲,本次衰退令赤字增加了8%,而不是5%。他們指出,復甦後的英國經濟將較衰退前有所萎縮,因此復甦後的缺口將是1320億英鎊,而不是1000億英鎊。不管正確的數字是多少,都沒有人懷疑:即使在衰退得到逆轉之後,英國的財政問題仍將非同小可。

但當英國財政大臣阿里斯代爾•達林(Alistair Darling)在先期預算報告中宣佈,擬在私人需求嚴重萎縮之際實施保障總支出的適度措施,爲什麼財經媒體幾乎一致予以譴責呢?爲什麼在經濟顯然尚未復元的情況下,市場已在大聲疾呼「財政整頓」(即立即削減財政對經濟的支持力度)呢?

您已閱讀23%(561字),剩餘77%(18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