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2010

惶恐不安:全球經濟十年

FT國際貿易編輯艾倫•貝蒂:我們信心百倍地走進這十年,告別時卻惶恐不安。21世紀步履蹣跚地步入自己的「青年期」,展望未來,我們看到的卻是不斷擴大的政府赤字和仍未解決的全球失衡。

十年前,人們最擔心的是流氓技術會讓世界經濟損失殆半。而今,當企業與工人在這十年臨近尾聲之際苦苦掙扎的時候,與實際發生的一切相比,對千年蟲毫無根據的恐懼看上去幾乎有些離奇。事實證明,造成災難的不是電腦故障,而是銀行家。而這場由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動盪,不會像對於千年蟲(Y2K)的擔憂那樣迅速消散。

某種程度上講,每個十年都是由之前十年所定義和塑造的。上世紀90年代是全球化的第二個黃金時代,有些類似19世紀80年代。網路形式的新技術,以及數十個共產主義國家加入資本主義陣營,引令全球市場融爲一體。

在經受了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這樣的衝擊之後,人們信心高漲。全球經濟進入了一個所謂的「大緩和」時期(Great Moderation)。正如瑞銀(UBS)資深經濟顧問喬治•瑪格納斯(George Magnus)所言:「你能想到的幾乎所有經濟變數的波動性都已經消失。」他表示,當時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富裕經濟體能以5%的名義成長率永遠成長下去。瑪格納斯表示,在這個十年之初,「政策制定者通常的想法是:『繼續向前、繼續向上、繼續全球化進程'。」

您已閱讀19%(484字),剩餘81%(19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