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Tarp

資金誠可貴 自由價更高

FT專欄作家加普:美國各銀行無不急於退出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以擺脫其對經營和高階主管薪酬的限制。這既說明Tarp的成功,也暴露該計劃並未帶來結構性改革的敗筆。

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去年當選美國總統的時候,其政府成員引用經濟學家保羅•羅莫(Paul Romer)的名言說:「不能白白浪費危機。」但歐巴馬政府恰恰浪費了本次金融危機。

本週,在2008年10月份危機最高峯時期接受美國政府注資的最後兩家大型銀行——花旗集團(Citigroup)和富國銀行(Wells Fargo)——與美國財政部就退出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達成一致。它們對Tarp計劃的限制感到不滿,擬償還450億美元資金以獲得自由。

儘管美國政府已將Tarp計劃延長至明年,但該計劃存在的理由——防止銀行破產——將很快成爲歷史。因此目前是認識其成就和不足的好時機。

您已閱讀15%(296字),剩餘85%(16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