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分析:「房市新政」何時迴歸常識?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沈曉傑:如果政府房市政策能將合理的房價及房價與收入之比作爲目標,那麼中國公衆對此的民怨可能煙消雲散。

中國國務院的「房市新四條」出來後,財政部和國土部等五部委緊接著也出臺了有關加強土地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住建部每年一度的全國建設工作會議,也在「非公開」狀態下舉行。據報道,住建部不僅邀請全國數百位市長參會,而且還表示明年計劃建180萬套廉租房和130萬套經濟適用房。

但這些房市新舉措,似乎並不能消減中國市民對房地產問題的不滿和失望,相反,在各大網站上瀰漫着相關的尖銳抨擊和嘲諷。這與其說是對中國高層的不滿,還不如說是廣大城市居民對當今中國住房政策、房地產市場現狀、特別是住房建設部官員和地方政府書記市長們的「沸騰的民怨」。當發瘋的高房價已成了「市民最敏感的神經」之時,一旦新出臺的「房市新政」被公衆解讀爲「無所作爲」、甚至是袒護開發商或房產投機者的利益,哪怕你的「紅頭檔案」高掛「國務院」的名頭,還是避免不了成爲「民怨」的槍靶。

據前幾天掛在搜狐上的一項調查,有58%的人認爲,儘管國務院出臺了新四條,但「房價仍將高企,需要更多系列組合拳」;還有64%的人認爲,房價只有下跌「50%以上」才能打破泡沫,還有29%的人認爲房價應該下降20%-50%;此外,58%的人認爲,國務院遏制房價僅出臺營業稅方面的規定還不夠,還會(應該有)更多的房地產方面的政策。在焦點上海房地產網調查中,當被問及這次國務院四項調控政策會對「遏制房價」起到什麼效果時,竟有79%的人給了否定的回答,認爲這四條「不能解決具體問題」,還有51%的人認爲明年的房價還要「繼續上漲」,看好下跌的只有12%。這些很能說明中國城市居民對國務院「新四條」的基本判斷。

您已閱讀17%(660字),剩餘83%(32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