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紀事

從劉賓雁到胡舒立(四)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一九八七年的劉賓雁與二零零九年的胡舒立,或許都標誌着各自年代改革的停滯。一位面對政治壓力,一位則遭遇日益穩固的利益集團。

二零零三年春天,我第一次見到胡舒立。先是在一個如計劃體制活化石的紅磚樓小院裏,然後一起去爬香山,最後在西四環旁的一家餐廳喫飯。我想問她對中國改革的看法。十六大剛剛結束,改革經過了正好四分之一世紀,很多人相信,中國正迎來又一次思想解放,未來之路越來越寬闊。

這是一次奇怪的採訪。一路上,她一直在打電話,問一個人該如何找到另一個人,在把這個人的號碼告訴那個人。我領教了她的旺盛精力,能夠一面爬山,一面用如此的語速講個不停。我抓不住她談話的節奏,而且她的回答也與我想像的不同,它是碎片的、即興的。有時,她又突然問我有沒有女朋友,「中國最危險的女人」搖身一變成了熱心腸的大姐。

「改革是個日益複雜的過程」,在她冒出一句又一句之後,這句話留在我的腦海裏。她說對幾年前的中國新聞界來說,勇氣與努力是最值得珍視的品質,但如今僅此不夠了,同樣重要的是判斷力——在越來越複雜的環境中做出準確的判斷。

您已閱讀6%(388字),剩餘94%(59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中國紀事

跟隨作者足跡,遍遊世界東西十萬裏;追蹤作者思緒,縱論中國上下五千年。 作者許知遠,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電腦系,曾任《經濟觀察報》主筆,《商業週刊/中文版》執行主編。現爲獨立作家,已出版作品《那些憂傷的年輕人》《中國紀事》和《醒來》《僞裝的盛世》《抗爭者》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