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

聯合國能否救地球?

氣候組織大中華區政策與研究總監喻捷:本次締約國大會的標誌是一個細線纏繞的球,但是你看不出,這些線的頭在哪裏,尾在哪裏,線也沒有粗細之分,但是他們卻繞成了一個球。

哥本哈根寒意逼人,人們一下地鐵站往往就會打個冷戰。上週,會場門前往往會聚集著十幾個年輕人,男生短褲和棉襪,女生三點式內衣,激情滿懷地高呼著口號「Science based targets」。觀者雖有點不忍,大多數人還是舉起了相機,拍完立即收緊大衣,趕去會場。

週六,約有十萬人自歐洲各地趕來,聚集哥本哈根,從市中心遊行至貝拉中心。大約有九百人被捕。會場內,閉路電視播放著靜坐者的畫面,據說,這些年輕人已經絕食58天。有人倒下,一羣警察圍著搶救——室外溫度零度以下,那人伏面倒在地上。

此刻(當地時間週日晚上7點),氣候會議會場裏的各個小房間裏,分成三十個工作組,各國談判代表正在磋商前一天出現的兩個主席案文。其中一個是關於美國和發展中國家未來行動的長期行動計劃特赦工作組談判案文,這個案文是在一個之前長達一百七十頁的文字基礎上壓縮,並主要政治選擇要素的文字,一共七頁,好似給談判穿上一雙滾軸溜冰鞋。

您已閱讀18%(397字),剩餘82%(17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