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中國是最受人關注的國家之一。身爲前線「最高指揮官」的解振華,則是中國政府代表團最受關注的人。他的一舉一動都讓人關注。由於主辦方技術操作方面的原因,解振華有三次進入氣候變化大會會場時均受阻。這個訊息被此間的中國記者寫了下來,很快成爲中國多家媒體的頭條。他在聚集了上萬人的會場中穿梭時,會被來自中國的年輕NGO代表認出。接下來,他們的合影被放到新浪微網誌。照片中的解振華,樂呵呵的,看上去有些憨厚。
在中國政府代表團的一次記者會上,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主任何建坤教授闡述中國的碳強度目標。記者們驚訝地發現,解振華也坐在臺下認真傾聽。當年擔任原國家環保總局局長一職時,解振華經常需要應對各種突發的環境汙染事件。2005年底的「松花江汙染事件」之後,他被免除局長職務。很多人至今爲替他抱不平。後來,解振華成爲了分管氣候變化事務的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這是一個正部級的職務。有人因此稱他爲中國的「氣候變化部長」——儘管中國沒有像丹麥、澳洲等國家那樣設立專門的氣候變化部。就這樣,從應對通常意義上的環境汙染,到應對氣候變化,解振華始終站在風口浪尖。
哥本哈根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解振華經常需要與各國代表團負責人進行磋商。在很多情況下,磋商其實就是面對面的交鋒。2007年印尼巴厘島氣候變化大會上,筆者曾經採訪過解振華。同樣是兩個星期的會議,當時他和絕大多數國家的部長一樣,只在關鍵的第二個星期出現;而今年,他在會議開幕之前幾天就已經到了哥本哈根。這位60歲老人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