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賣原油的,那麼價格更高就等於日子更快樂,對嗎?因此,石油生產國如今的日子肯定非常美好:畢竟,原油價格自今年1月以來已經翻了一番。然而,海灣地區市場卻是今年全球表現最糟糕的地方。不僅債務纏身的杜拜如此,就連富得流油的科威特股市也同樣走低。今年第三季度,委內瑞拉結束了連續22個季度的成長,陷入衰退——高盛表示,該國貨幣貶值將「不可避免」。與此同時,經濟走上下坡路的墨西哥,已經針對油價降至每桶57美元之下的情況,對其明年全部的石油出口進行了對沖。
從這一切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巨大的石油稟賦遠不是全球經濟衰退時期的保護傘,對本土和海外投資者都是如此。這已超出了所謂「資源詛咒」的範疇,即所謂的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會在其它方面失去競爭力。相反,它突出表明,即便是石油豐富的國家,也會有複雜的、與全球經濟密切相聯的、脆弱的經濟。比如在委內瑞拉,根據經濟學人資訊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預測,其非石油政府收入明年將佔國內生產毛額12%,是石油收入的兩倍。私人消費仍然佔據經濟產出的一半以上。
更令人擔心的地方也許在於,這一切對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的暗示。也許,墨西哥對沖油價下跌風險,或者科威特兌現花旗集團股份的10億美元利潤,都是出於謹慎,但如果對需求前景真正感到樂觀,兩國都不會這麼做。今年全球能源使用量將出現1981年以來的首次下降。然而國際能源機構(IEA)仍然預計,到2030年,實際油價將達115美元。似乎很多人,包括石油生產國自己,對此都不太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