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

Lex專欄:油價會漲到300美元嗎?

有太多的因素在影響著能源市場,以至於預測油價成爲一種徒勞的遊戲。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預測,低估了市場對越來越貴的油價可能做出的反應。

就在10年前,《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上一篇論證充分的封面文章告訴我們,我們正「泡在石油」中,而油價可能會下跌一半以上,降到5美元一桶。而衆所周知,到去年夏季見頂之前,油價漲了10倍。有太多的因素在影響著能源市場,以至於預測油價成爲一種徒勞的遊戲。不過,如果說細節的詳盡程度是衡量可信度的標準的話,那麼,幾乎沒有什麼資料來源能夠與國際能源機構(IEA)昨日發佈的《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相提並論。

IEA這份2009年報告發布之時,正值全球能源消費自1981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報告不再對未來的能源供應和環境挑戰志得意滿。不過,與許多預測一樣,它也犯下了過於隨意地根據近期趨勢做出推斷的毛病。例如,IEA預計,到2030年,全球石油產量將從去年的8500萬桶增至1.05億桶,但它同時承認,其中約三分之二的產量將來自於尚未發現或開發的油田。但問題是:以什麼樣的成本?

僅僅在過去10年內,爲了維持石油供應成長率,勘探支出已成長了近兩倍。拋開國際能源機構的預測在地質學上可行性很小的爭論不談,探明更多石油的成本正變得越來越高,且一旦開採出來,它們會更令人垂涎。國際能源機構預計,在2015年,真實油價達到每桶87美元,到2030年達到115美元,就能使所有這一切成爲可能。但如果供應裹足不前、而價格卻大幅飆升又將如何呢?現在預測石油漲到每桶300美元,與10年前預測每桶80美元將會成爲常態一樣,一點也不奇怪。囤積石油的回報,會很快超過開採石油。

您已閱讀88%(647字),剩餘12%(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