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金融城的銀行家是不會遷到瑞士楚格(Zug)去的,因爲那裏沒有Spearmint Rhino(著名的脫衣舞俱樂部——譯者注)。但面對50%的稅率,這個理由會變得蒼白。英國政府正考慮開徵一項獎金暴利稅。拿銀行家開刀將會令很多人滿意,讓人們對削減公共服務感覺好一些是聰明之舉。這種做法在蒂賽德(Teesside)等地也會有所幫助——數千人可能將因爲克魯斯集團(Corus)關閉該地區僅存的鋼鐵廠而失業。政府將很容易受到這樣的指責:它對銀行進行了救助,而對購買英國鋼鐵的製造企業,卻未給予足夠的幫助。
不過,開徵暴利稅將很難做到公平、可行。若擴大徵收範圍,受影響的將不僅包括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和駿懋銀行(Lloyds)等接受公共資金救助的機構,也將包括那些間接受益的機構,如滙豐(HSBC)、巴克萊(Barclays),以及高盛(Goldman Sachs)和JP摩根(JPMorgan)等外資銀行在英國的子公司,從而對倫敦金融城造成損害。瘋狂避稅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許多人會直接要求提高工資。至於非本土銀行,它們將乾脆逃避所有稅負。對一家全球性企業來說,在英國以外支付員工薪酬十分簡單。
如果沒有美國方面的協同行動,這將成爲一種瘋狂之舉:政府率領一羣暴徒,將倫敦金融城作爲金融中心的優勢化爲烏有。危險之處在於相互競爭的民粹主義思維。影子財相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拒絕取消他自己提出暴利稅方案,並要求銀行放棄稅損。最終,任何暴利稅方案都將轉移世人對一個根本問題的注意力:銀行能夠支付鉅額獎金,是因爲它們享受著納稅人支持的實體所產生的經濟租金。與對銀行家進行一次性的徵稅相比,消滅所有寡頭壟斷,收緊資本金要求和流動性緩衝規定,將能產生更爲持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