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中國反壟斷之戰

中國政府對松下收購三洋電機反壟斷調查的裁決,給全球各地迫切希望開展併購行動的執行長們敲響了警鐘。在這個熱門市場開展業務,可能要付出很大代價。

松下(Panasonic)成爲世界百強企業,靠的不是聽命於中國官僚機構。不過,在中國商務部公佈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判決之後,這家成立於1918年、原名Matsushita的日本電子產品製造商發現,自己正處於不得不從命的尷尬處境。

上月,中國政府要求松下剝離其倍受覬覦的多項日本資產,作爲交換,松下收購本國競爭對手三洋電機(Sanyo Electric)的交易將獲得中國反壟斷機構的批准,此舉爲全球各地急切希望進行併購的執行長們敲響了警鐘。此項判決是中國在反壟斷審查中首次動用2008年8月獲得的法定權力,強制要求處置境外的資產。其中的含義十分清楚:在全球最熱的市場開展業務,可能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當然,中國也不是唯一採取此類行動的國家。美國和歐盟(EU)等地區,都曾以自身龐大的消費市場的准入權爲誘餌,對外國公司提出條件。包括奇異公司(GE)和微軟(Microsoft)在內的美國企業都可以證明,在與歐盟反壟斷機構的多次過招中,它們都傷痕累累。

您已閱讀13%(425字),剩餘87%(27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