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網編輯:
讀了《銀行改革不能本末倒置》一文,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 劉主席一直堅持西方應該先清理資產負債表上的不良資產,但西方恐怕很不情願這樣做,因爲割肉太痛苦了。西方已經修改了公允價值這個萬能的會計準則。那些不 良資產應有一些以良好的面目列報著,西方正在向個別經營困難較大的中國落後地區農村信用社學習,用發展的方法解決目前遇到的問題。 但西方開閘放水式的開動印鈔機如同黑心攤販向豬肉注水一樣向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當然是不負責任的,不用走到亦對亦錯的弗里德曼,配第和史密斯都已經說了,在資產一定的情況下,增加貨幣,除了使價格上漲,難道還有其他可能? 但目前,這個很奇怪的可能確實出現了,全球範圍的嚴重通貨膨脹居然沒有出現。這也許就是郎鹹平等學者分析的西方的過人之處。 對中國人來說,比較奇怪的是中國現在對購買外部資源的呼聲很小,難道中國人被人家拒絕幾次,就捂臉逃避了?只是想問問西方人,爲什麼尼姑的臉別人捏得,我們就沒有權利分享?大家不是同一個地球的? 如果有新的通貨膨脹,西方人不應再將這個大帽子扣給中國人。中國人的權利不應當只是被人家輸入通膨。
您已閱讀37%(476字),剩餘63%(7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