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

柏林圍牆倒塌廿年後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以來,東德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基礎設施往往比西德還要好。但東、西德經濟全面融合依然是遙遠的夢想,差距甚至可能進一步擴大。

德國統一是世界上最大膽、耗資巨大的經濟實驗之一。然而,在柏林圍牆倒塌二十年之後,問題依然存在:這項實驗成功了嗎?

1989年和平革命後,雖然東歐許多地區擁抱了市場,但是,把蘇聯集團管制最嚴的經濟體之一嫁接到西方最大、最成功的開放市場之一,是一項無與倫比的艱鉅任務。

這是一項宏大的努力。據估算,用在統一上的花費介於1.2兆歐元(合1.78兆美元)至1.6兆歐元之間。這包括對企業的直接補貼,重建該國基礎設施和建立一個新政治機構,以及向大量東德居民發放福利津貼。1989年,東德有1670萬居民。

您已閱讀12%(247字),剩餘88%(18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