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股市

借殼上市:創業板能否免疫?

FT中文網資深產業評論員張春蔚:在中國,不論多危險的公司最終總能借殼重組,絕大部分投資者從未體會過上市公司退市、甚至破產的滋味。

10年磨一劍的創業板在10月23日極其光鮮的登場,28家公司將在30日正式交易。據統計,前三批創業板公司分別凍結資金7841億元、4668億元和6200億元,合計凍結資金將近兩萬億。這一凍結資金量不僅高於之前發行的中國中冶,更是超越了較早之前的中國建築,足以媲美一隻超級大盤股。

對於逢新必打的中國股市而言,這樣的打新盛宴是不可能不參與的。更有媒體報導:考慮到第三批新股申購時上批申購資金仍未解凍的情況,後兩批合計超過1兆的凍結資金量才真正反映了目前市場的申購意願。

創業板的打新熱潮並不是無風險的博弈,28家創業板公司的平均本益比達到56.7倍。雖然創業板公司後續經營風險巨大,但絕大部分投資者根本沒有研究它們的招股說明書就直接上網申購了。即使創業板風險提示中很鮮明的標註著可能的退市風險,投資者還是前赴後繼的投入到對創業板的瘋狂中。

您已閱讀11%(367字),剩餘89%(306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