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

徵文選登:三代讀書夢

(《見證中國(1949-2009)》徵文)博士生楊小燕:外祖父和母親的讀書稟賦遠遠高於我,但一位終生一字不識,一位小學畢業,反映了歷史境遇的不同和個人命運的無奈。

2009年9月13日是我博士入學的日子,我爲這一天籌劃了四年。

如果說我的這次機會承載了整個家族的期望,這太自詡了。但在過去18年的學業生涯中,每每在人生選擇關口,我總能感到家人的期許所帶來的壓力和動力。而我的外祖父、母親,在讀書稟賦遠遠高於我的情況下,一位終生一字不識,一位小學畢業,反映了歷史境遇的不同和個人命運的無奈。

我的外祖父,生雲先生,生於1916年,卒於1996年,享年八十歲。外祖父終生未得一天教育,而他的兄長,卻是一位讀書人。我常常想「莊公寤生」這個故事,是不是外祖父也寤生,導致其父親看不慣這個小兒子,讓大兒子讀書,小兒子放牛?這樣的不公平讓外祖父終生氣不能平。母親反覆和我說的一件事是,姥爺扛了三年長工,才攢夠了給父親買一捆冥紙的錢。而他的兄長,用車拉紙錢。兩位兄弟的境遇差別也反映在他們的後代上。外祖父兄弟一支的後代,讀書的香火一直沒斷,在母親那一輩和我這一輩,都有幾位在教育口做事,沒在教育口做事的,也多受條件好的兄弟提攜,有一個比較安適的位置。其中一位在我高考時已經坐上了教育局長的位置,還想「干涉」一下我的人生。我記得那天站在這位大表哥辦公桌前面,他看了我的錄取通知書後,猶猶豫豫地把學籍檔案給我,問我爲什麼報這樣一個學校?爲什麼報考時不通知他?在他看,我滿可以讀一所醫科或者師範學校,將來有一個穩妥的前途。我以少年的負氣心態悶頭不答話,心裏想:我用得著找你麼?

您已閱讀20%(594字),剩餘80%(23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