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爲何應該平衡經濟?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今年,中國大規模擴張信貸,固定投資激增,這只是權宜之計。中國經濟必須向消費驅動型調整,這符合中國利益,也有利於建立更平衡的全球經濟。

中國擁有危機中的良機(China has had a good crisis)。不到兩週前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大連「夏季達佛斯」年會,就明確地展現出這一點。中國的信心清晰可見,但其憂慮也很明顯。這個巨人熬過了危機,但拉動其復甦的是激增的信貸和固定投資。較長期而言,中國有必要擴大消費,以使經濟恢復平衡。現在,中國人該享受一下了。這有什麼不好呢?

最敏銳覺察到這種信心和不確定性的人士,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他在此次達佛斯年會上表示,「這場百年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是巨大的。我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但他也承認,「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

來自中國方面的數據表明,中國確實在有力復甦。溫家寶指出,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7.1%。9月份的普遍預測認爲,中國經濟今年將成長8.3%,明年成長9.4%。預計,這個亞洲巨人將在2010年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即使以市場價格計算也是如此。

您已閱讀19%(436字),剩餘81%(18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