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

Lex專欄:農產品豐收仍存變數

儘管高產使得大豆和玉米價格萎靡不振,緩解了糧食價格上漲增加通膨壓力的擔憂,但一些天氣因素意味著投資者還不能掉以輕心。

「希望支撐著農民」,這是一句拉丁諺語。今年以來,對糧食豐收的希望,支撐著擔憂糧食價格上漲將產生通膨效應的投資者。人們擔憂的是,全球經濟中的財政刺激熱潮將造成過多資金追逐過少糧食的局面,並推動價格上漲,從而阻礙復甦,尤其是在較爲貧困的國家。

不過,雖然糖價因全球性短缺已升至30年來最高水準,但因爲美國玉米種植區的今夏生長條件近乎完美,大豆和玉米價格卻萎靡不振。美國農業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上週預測,大豆產量將創下紀錄,玉米產量也會接近創紀錄水準,這兩種農產品的收購價均將創下3年來的新低。

儘管目前大豆庫存量不多(由於乾旱的原因,使得阿根廷收成很差),而對蛋白質需求旺盛的中國在截至今年6月份的9個月裏,大豆進口成長了25%,但目前的大豆價格僅爲每蒲士耳9.56美元,與去年市場崩盤期間的水準相差不大。與此同時,玉米價格3個月來下跌了30%,儘管由於政府的有關命令,市場對由玉米煉製的乙醇需求不斷成長。目前美國三分之一的玉米用於煉製乙醇。

您已閱讀62%(435字),剩餘38%(2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