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上月宣佈,中國政府將動用其外匯儲備,支持並加速中國企業的海外擴張和收購。這種「走出去」的戰略將惠及歐洲,因此理應歡迎。中國外匯儲備估計已突破2兆美元,位居全球之首。與所有海外投資一樣,來自中國的資本將帶來就業、稅收和相互的市場準入。更泛泛地說,採取歡迎的立場,從長遠上講(在一定程度上)能鼓勵前來投資的企業採納符合歐洲經濟利益的企業治理及社會責任準則。
不過,歡迎來自中國的外資,並不是說政府只需袖手旁觀,坐享其成。有時,這種投資可能會與所在國的國家利益發生衝突。因此,爲了保持監管,應建立一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審查制度。這樣的制度還將有助於平息公衆毫無來由的焦慮情緒——因爲這些投資來自於政治、經濟體制都與我們不同的國家。這進而會促進來自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投資持續成長——與當前的雙邊貿易規模相比,來自這些經濟體的投資規模依然很小。
已經在某些歐洲國家(尤其是德法兩國)引起焦慮情緒的,是這樣的一個事實:中國最重要的企業、銀行及投資基金均爲國有。因爲歐洲人認爲,中國的專制政治體制與歐洲自身的民主規範互不相容,中國在歐洲企業裏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已成爲一個具有高度敏感的問題。
您已閱讀36%(497字),剩餘64%(8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