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

創品牌的困擾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段傳敏:類似中國品牌節這樣的活動,正演變成對個別企業家的集體圍獵。一個品牌節只是當前社會亂象的一個區域性,一個當前浮躁社會的生動而真實的細節。

品牌是一個很好聽的詞,尤其是對當前處於全球產業鏈末端的中國。政府官員們談論品牌可以證明自身的崇高追求;企業家們談論品牌,可以證明自己境界高遠;而專家談論品牌,當然是一門生意。

剛誕生三年的「中國品牌節」就是這樣的一個大秀場:由於組織者較強的整合能力,吸引了諸多媒體參與,加之取得了某些高級退休官員的支持,迅速形成一股熱風,席捲了更多資源與眼球。在中國,眼球就是經濟。於是進入2009年8月8日,這個節日走進了山東青島(後者給予了大量的贊助支持),後者的目的當然是通過其整合的媒體力量宣傳青島這個「品牌之都」——擁有幾個響噹噹的全國品牌,推進會展經濟。

各方均有強烈的願望,如果照此演繹,品牌節即使有口號沒內涵,有聲音不知所云也無礙自身的發展,終有一天會迴歸正途。但筆者看來,目前混亂的指導思想和組織能力正使這一渺芒的希望化爲烏有。

您已閱讀14%(363字),剩餘86%(21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