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金融危機

小銀行不是出路

德意志銀行CEO阿克曼:金融危機爆發已有兩年,有些人提議,應將全球大型銀行降級爲由獨立公司組成的國內業務控股公司,這可不是正確的解決辦法。

金融危機爆發已有兩年,帶給全球金融體系的更長期影響如今變得愈加明顯。20國集團(G20)行動方案的落實正不斷取得進展,我們千萬不能鬆勁。無論是行業領袖還是政界領導人,都必須確保不會再出現安排有漏洞、工具有欠缺、執業存在不當之處的現象。同樣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各種方案的累積效應。例如,若干監管變化都會導致資本金要求提高,因此應該當心,不要讓總效應超出適當水準,即足以在穩定與金融體系籌措全球成長所需資金的能力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保持國際間的通力協作也至關重要。目前存在一種風險:無論是無意還是有意爲之,監管環境的改變將導致市場再次分裂。銀行業失靈後,國家監管機構和政府不得不對其整頓,經歷過這段磨礪後,他們試圖限制自己轄區的潛在損失,這是有情可原的。但有人提議,應從根本上將在國際上表現活躍的大型金融機構降級爲由獨立公司組成的國內業務控股公司,這並非正確的解決辦法。

實際上,這種結構會增加而不是減少金融穩定所面臨的風險,因爲它會造成大量流動性和資本陷入困境。銀行將無法統一管理自己的風險、資本和流動性。在正常時期,這會降低經濟中資本配置的效率,在緊張時期,則會加大有效回應的難度。它還會對存款基礎有限的小國家的成長前景造成嚴重影響。

您已閱讀30%(514字),剩餘70%(11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