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

人民幣如何國際化

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師吳志峯:雖然中國2兆鉅額外匯儲備因美元霸權可能受到安全威脅,但也不能說人民幣國際化就是要取代美元的地位。

交易便利性是貨幣的本質

貨幣的基本職能是交易媒介和價值尺度,貨幣交易的便利性決定了貨幣的歷史與未來。從傳說中的貝殼、毛皮、貴重金屬到集中使用金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論證的只是金銀充當交易媒介的便利性,因其稀缺可以以一當百,因其易切割而便於攜帶,進而因其集中使用而通行世界。然而「貨幣天然是金銀」只是階段性的歷史結論,幾個地區一旦統一成國家,依靠國家信用,用統一的紙幣取代金銀進行交易就更爲便利,因此到了國家階段,貨幣天然就是紙幣等信用貨幣。

然而,即使已到信用貨幣階段,金銀仍作爲「最後的貨幣」仍流行數百年。什麼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易仍有賴於金銀的計量和媒介,因爲一國無從信任另一國的紙幣來交易,就只能藉助於兩國都信用的金銀,這時金銀就天然成了國際貨幣和世界貨幣;另一方面也由於作爲紙幣信用基礎的國家信用本身不穩定,尤其是當國家掌握在某一階級和利益集團之手,而在歷史的某一階段統治階級需要「濫發紙幣」來維持統治的時候,信用貨幣就把「信用」去掉了,真正蛻化還原爲一張紙,一錢不值了!因此在歷史的混亂階段,在信用貨幣只是「紙」而不再是「紙幣」的時候,就不再有媒介的便利,喪失了價值尺度,因而貨幣退回到「真金白銀」的金銀時代。

您已閱讀12%(525字),剩餘88%(36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