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會變?

在本輪衰退中,越來越多的公司採用創造性的方式削減成本——無薪休假、減薪減工、輪流停職、臨時解僱等等。這或許代表著一種長期趨勢:向更具彈性、更有利於家庭的工作模式轉變。

在一輪橫掃全球的改變工作習慣的浪潮中,馬丁•托馬斯(Martin Thomas)站在了風口浪尖上。這位英國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的產品經理剛剛決定在今年夏天無薪休假1個月,並在隨後的14個月內做非全職工作——正是這家虧損的航空公司所希望的。

托馬斯表示:「這是一個機會,讓我可以集中一段時間,去做一些本來無法做的事情。」他將幫助父母在威爾斯成立一個慈善團體,同時花更多時間陪妻子和兩個女兒。

隨著僱主嘗試各種辦法抵禦深度衰退,世界各地有成千上萬像托馬斯一樣的人在規劃著一個無薪休假的夏季,或是縮減工作時間。各行各業的公司——從奢侈品行業的卡地亞(Cartier),到銀行業的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和專業服務領域的畢馬威(KPMG),以及鐵路營運商聯合太平洋(Union Pacific)和鋼鐵業的阿賽洛-米塔爾(ArcelorMittal)——都在想方設法,希望能夠在不裁員的前提下削減成本。它們希冀安然度過經濟低迷,同時又儘可能留住人才。

您已閱讀11%(430字),剩餘89%(35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