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紀事

鍍金的中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香港的經濟成功,經常使人們忘記她更重要的故事——從一個純粹的殖民地,是如何一步又一步變成了一個運轉良好的中國人的城市……

2003年11月,我第一次去香港,撲面而來的溼漉漉的空氣,還有那種特別的味道——潮溼的混凝土、海風、茶餐廳的燒味,混合在一起。對於我這一代人來說,香港像是另一個精神故鄉。槍戰電影、流行歌星、金庸小說、《龍虎豹》與葉玉卿,還有從旺角殺到銅羅灣的古惑仔,伴隨著我們的青春。不知是令人讚歎還是汗顏,在長達三十年的時間裏,600萬人口的香港爲10餘億人的中國大陸,提供著大部分的情感和娛樂服務。

在接下來的6年中,我經常往返於北京與香港之間。儘管仍不會說廣東話,仍只是個旁觀者,我對於這個城市的感情日益加深。

很多個夜晚,我從機場坐A12路雙層巴士,像是過山車一樣駛向香港島。道路總是清潔,一切都富規則,隧道是灰白交替的乾淨顏色,每隔200米就是一個EXIT的標。遠處的高樓都在閃亮,黃色發紅的光暈,霧氣中,顯得迷濛。IFC、中銀國際與長江中心,有時就像藏在雲層後面,而太平山則乾脆消失了——山腰不斷興起的高樓遮住了它。

您已閱讀22%(404字),剩餘78%(14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中國紀事

跟隨作者足跡,遍遊世界東西十萬裏;追蹤作者思緒,縱論中國上下五千年。 作者許知遠,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電腦系,曾任《經濟觀察報》主筆,《商業週刊/中文版》執行主編。現爲獨立作家,已出版作品《那些憂傷的年輕人》《中國紀事》和《醒來》《僞裝的盛世》《抗爭者》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