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金融危機

政府應量入爲出

FT專欄作家拉赫曼:與多數中歐或拉美國家不同,英美兩國政府沒有大力削減公共支出,而是瘋狂地借債。我們不妨試著告訴英美公衆,他們將來可能不得不接受生活水準下降20%的現實。

幾個月前,曾出現這樣一種時刻:富裕國家的明智人士打算提取銀行中的所有資金,買成金錠藏在牀下。而現在,這種恐慌已經過去。某種不那麼可怕、卻更爲黯淡的東西正發出召喚——歡迎來到節儉型政治時代。

在整個發達世界,失業率、公債及稅賦都在不斷攀升。全球經濟危機爆發之初,人們很自然地認爲,那些更爲貧窮、歷史也更短的民主政體,將最容易受到政治對抗性反應的衝擊。由於沒有財富積累或福利體系作爲緩衝,這些國家的人民似乎不堪一擊。多數中歐或拉美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才完成民主化,威權勢力可能仍在暗中潛伏。

然而,我們可能弄錯了出問題的地方。最難以適應節儉型政治的,可能反而是英美等更富有的民主國家。

您已閱讀15%(288字),剩餘85%(16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狄恩•拉赫曼

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