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第三眼

中日關係:內政定調外交?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 中日之間的交流和共同利益多了,但是摩擦和誤解也多了。政治學認爲,外交是內政的延伸。中日兩國的內政如何塑造兩國的外交關係?我認爲存在雙重層次的內政衝突。

6月2日,商務部召開新聞吹風會,部長陳德銘向中外媒體介紹了「第二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有關準備情況。「對話」將於6月7日在日本東京舉行。中方團長是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日方團長是外務大臣中曾根弘文。兩人共同主持對話,議題將涉及到經貿、金融危機、節能環保、金融、農業、智慧財產、資訊通訊、減災防災等多方面。兩國還將設立使得雙方企業共同接受亞洲,尤其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等開發案件,並由雙方以政府爲背景的金融機構協調提供融資,促進出口等合作框架。雙方代表將在「對話」上力爭簽署有關合作檔案,達成具體成果。作爲亞洲的兩大經濟體,「中日共同支持第三國經濟發展」的嘗試必將促進兩國戰略互惠關係以及東亞經濟共同體的發展步驟。

趁機回到原點,梳理一下我對中日關係的基本看法。

剛剛過去的一年,對中日兩國來說,無疑是不尋常的一年。兩國不僅共同迎來了《和平友好條約》締結三十週年,也迎來了造福雙方的中國改革開放三十週年。

您已閱讀9%(397字),剩餘91%(41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第三眼

一個日本人,用中文爲一個國際化的媒體寫專欄,試圖從「非中國人」的第三雙眼的獨特視角,解讀與中國息息相關的事件、現象和問題。 作者加藤嘉一,1984年生於日本伊豆,2003年4月「非典」高峯時來到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自從2005月4月親歷「反日遊行」開始,在海內外媒體發表言論。2012年8月離開中國,遷往美國,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客座研究員。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