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需要做些什麼才能讓經濟擺脫危機,全世界或許正在走到一起。在許多領域,即使沒有達成共識,人們的立場也是大致相同的。這並非經濟最終復甦的充分條件,但卻是先決和必要條件之一。
以金融監管爲例。法國前央行行長拉羅西埃爾(Jacques de Larosière)的報告,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主席特納(Adair Turner)的評論,以及20國集團(G20)會議公報的初稿,意思都大同小異。將來,金融業將更加安全,更加索然無味。銀行規模可能會縮小,監管將更加嚴厲,資本要求將更高。收益率下降將自然而然地解決獎金問題。這些變化是「好」是「壞」則是另一碼事。要點在於,國際協定是相對一致的。因此,沒有一個國家的銀行體系會相對於另一個國家具有優勢。
貨幣政策亦是如此。全球各主要央行均已將利率降至零或近零的水準。許多央行都採用了定量寬鬆政策。如果某個國家獨自使用這種政策,將是危險的,因爲它會使貨幣走弱,引發對「以鄰爲壑」貶值政策的批評。但如果各國都在使用,世界可能會從額外的貨幣刺激中獲益。
您已閱讀66%(438字),剩餘34%(2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