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不懂香港食文化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黃佟佟:味美地道是香港人對飲食的最高標準,環境好不好是細微末節,甚至到了環境不好也成了一種風格。這種純中國式的審美米其林如何能懂?

確實米其林也不過如此,好不好喫,米其林說了不算,人民羣衆說了纔算。香港是名符其實的美食天堂,從前外國人長駐香港,常用的理由是香港的東西好喫,而近幾年內地人去香港,喫也成了重要的目的。五年前內地人去香港會自備速食麵,住五星級酒店而喫速食麵,可謂世界奇觀,不過也可理解,大陸的面才二塊一碗,在香港已賣到二十三十,你說貴不貴?如今拜人民幣升值及CPI高漲所賜,北京上海稍微有點名氣的館子,人均一百多是跑不掉的,這種價格就和香港幾乎持平,前幾天我在旺角一家出名好喫、裝修精緻的上海小館前看到人頭湧湧,一看,兩人情侶晚餐才288。

香港的東西好喫,有人說是廣東人好喫的緣故,也有人說是1949年滄桑鉅變,大量民國時期的權貴巨賈紛紛南下落腳香港,他們帶來的廚子他們帶來的喫法他們帶來的經驗與廣東人本身的美食傳統撞出的火花。不管原因是什麼,總之在香港能喫到大中華地區最道地的各地料理,最詭異的是同一個品牌香港出品就明顯要好過內地,最明顯就是許留山。廣州也有,可味道遠遜香港,是原料不同還是廚子手藝,亦或是做的人用心不一樣?

我想還是行業傳統的問題。香港人一直施行的「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舊式經營傳統,大陸雖然也實行同一原則,不過早已斷層。所以往牛奶裏放化學藥品才如此心安理得。香港的店主與老饕在此樸素真理中糾結成了一個美食的行爲藝術。評價一家小店的標準是店前排隊的人龍,小店出品,數量有限,賣完即止,明日請早,美食麪前人人平等。最近有八卦雜誌拍到梁朝偉擠在中環一間專賣雲吞麪的小店喫得滿頭大汗,這家叫麥奀記的小麪店以面質彈牙,雲吞料足持名,就算是貴爲一代影帝,一樣也大汗淋漓擠在人羣裏和中環白領搭臺。

您已閱讀68%(692字),剩餘32%(3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