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就該有個銀行的樣子!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如果說我們吸取到了什麼教訓的話,那就是銀行並非賭場。英國需要的是一個清醒、高效和透明的銀行業體系,由那種認爲年薪50萬英鎊雖談不上慷慨、但也十分公道的人來經營。

規則已然改變。那些天真地以爲在銀行業的成功仍是通往數不清財富的大道的人應該反思。我們應該建議這個國家最優秀、最聰明的大學生考慮在其它行業發展。

用英國保守黨影子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的話來說,銀行家例行公事地爲自己支付高出心臟外科醫生20倍獎金的時代已經過去。或者,用工黨商務大臣曼德爾森(Lord Mandelson)的話說,英國的金融工程夠多的了。現在一些真正的工程纔會令該國經濟受益。

儘管當前的爭論引發了熱議,但獎金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在針對爲失敗支付獎金(合理)的憤怒背後,隱藏著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我們希望哪種銀行從金融體系的廢墟上崛起?

您已閱讀18%(285字),剩餘82%(12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