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新政再失良機

在前任啓動金融紓困計劃多次失誤後,歐巴馬政府只有一個機會展示自己有所不同。不幸的是,昨日出臺的方案仍有重大缺陷。

政府將試圖重新啟用證券化放貸,具體方式是通過一個新的公私投資基金吸收有毒資產,並擴大美聯準(Fed)現有的消費者放貸安排。這可能救活非銀行信貸市場,而無論銀行本身能否重新置身於堅實基礎之上。

然而,各銀行不能停留在它們目前的失靈狀態。如今,某些銀行具有清償能力,而另一些銀行不具有這種能力,只是沒有人具體知道哪些銀行有問題。銀行必須立即坦白自己的虧損,然後得到充足的資本重組,以免所有銀行都被視爲無力清償。否則的話,銀行間的拆借就不會解凍,注資也不會增加各銀行的放貸。

蓋特納明白這一點。他的計劃的另一個方面是,要求各銀行經受「壓力測試」,以使「它們的資產負債表更乾淨和更強勁」。但是,從公共金庫到銀行的任何資金轉移,都必須附帶必要的條件,以實現其公共目的。納稅人的投資必須得到公平的補償,因爲以比市場價格更慷慨的條款接手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虧本資產,無異於向銀行提供不應當的禮物。

您已閱讀54%(388字),剩餘46%(3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