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領域要複雜一些,但也不是很多。一個貸款包的價值怎麼可能比單筆貸款價值的總和還要高?即便你把這些貸款稱作資產支持證券或抵押債務債券,借款人償還的金額還是一樣的。
根據買家希望的風險特徵,量身定製貸款證券化的風險特徵,這種新的工具也許會增值。這一說法得到了許多學者的支持,特別是那些鍾愛效率市場假說的人。在金融服務業,感到有必要爲顯然盈利的行爲提供社會原理的人不是很多。但只要有人這樣做,他們提出的原理都是一樣的:這些打包和再打包行爲可帶來更爲有效的風險分配。
這個論點有些道理。但其中能夠產生每年數百億美元的利潤嗎?對業已廣泛的固定利率產品進行再細緻些的區分,優勢真有那麼大嗎?如果對風險偏好的差異能決定市場,你就不會看到,購買證券化產品的機構列表與出售這些產品的機構列表如此相似。
您已閱讀30%(340字),剩餘70%(7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