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與名校

讀者馬小龍:危機襲來,名校更應該承擔起「救世」的責任,告訴大家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提高全社會的人文素質,而不僅僅是爲了獲得一個「飯碗」。

讀罷《投行招聘瞄準頂尖高校》一文之後,約略有些話說。

這場看起來很混賬的危機觸痛了不少的高校畢業生。除了全球性的經濟縮水,用人單位大量裁員減薪,減少了招聘崗位之外,另一方面,也讓非名校的畢業生求職者在僅有的職位定額前望而卻步。

名校與非名校相比,無論在教學資源,硬體、軟體設施,還是社會用人單位的認可度,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大單位的招聘情況來看,危機之下能夠再次招聘的人才門檻紛紛升高,進而將普通高等院校的大中專畢業生拒之門外。

您已閱讀18%(226字),剩餘82%(10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