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龍文章檔案

危機與名校

讀者馬小龍:危機襲來,名校更應該承擔起「救世」的責任,告訴大家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提高全社會的人文素質,而不僅僅是爲了獲得一個「飯碗」。
2009年1月8日

《這個世界會好嗎》讀後

讀者馬小龍:人們在努力回憶中國那段曾經輝煌卻也痛苦的三十年,人們也比以往任何時候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 世人始終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裏去的」。
2009年1月6日

「摸」論2.0:投石問路

讀者馬小龍:「摸著石頭過河」是在中國改革30年發展中積累的最爲寶貴的經驗之一。即使改革真的到了「無石可摸」的地步,我們仍可以用「投石問路」之策,人爲地放置「石頭」,避免「落水」,繼續「渡河」。
2008年12月23日

求職與求知

讀者馬小龍:求職的過程也是求知的過程。求職中經歷的苦痛有多大,求職者得到的收穫就會有多大。與其悲天憫人、自暴自棄,不如反觀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潛力,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求職過程中的等待和失敗。
2008年12月16日

天才不需要「拔苗助長」

讀者馬小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們只知道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不能輸在「人有我無」上。而天才與否,已經無關緊要。
2008年12月14日

學生告老師應個案處理

讀者馬小龍:政府部門自有他們的工作程式,中國古語有云「無規矩不成方圓」,程式就是政府部門的「規矩」。我們需要一個言論自由的社會,亦然不能拋開「程式」,選擇無序和紊亂。
2008年12月11日

「實用」的幸福

讀者馬小龍:幸福比成功更時髦,但當小資式的幸福不可得時,中國的青年似乎會更明智地調轉船頭。對80後的我來說,這並未阻礙我實現自己的價值。
2008年12月7日

不僅是幸災樂禍

2008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