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薪酬:良辰美景不再?(上)

投資銀行家或交易員與績效掛鉤的薪酬體系,曾讓投行業頂尖員工習慣於在年底收到數倍於固定工資的獎金。但是全球金融危機讓這場盛筵剎那間曲終人散,這種薪酬體系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攻擊。

穆拉迪安本月向上訴法庭提交的數據,將決定他的案件將以何種方式審理。數據顯示,2006年下半年,除了30萬英鎊的工資以外,穆拉迪安還獲得了132萬英鎊的獎金。公司爲8名成員組成的交易所買賣期權團隊準備的獎金池中,穆拉迪安一人獨佔了92%,但他仍堅稱自己還應得9.2571萬英鎊的佣金。

這家Compagnie Financière Tradition旗下的交易商間經紀公司正進行反擊,因此,該案件提供了一扇罕見的窗戶,讓我們得以瞭解金融集團的員工們如何在年終獎金池中奮力爭奪屬於自己的一份。以投資銀行業的標準衡量,穆拉迪安的獎金額度遠遠沒到高得異乎尋常的水準,但比工資高出四倍的獎金,是他整體薪酬中決定性的部分。如今,這種高度依賴公司收益、延期支付的薪酬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幾代人以來,投資銀行家或交易員的薪酬與績效掛鉤,一直是一道美國固有的風景,而且在1986年金融大變革(Big Bang)導致對股票經紀業務的監管放鬆之後,這種情況還蔓延到了倫敦金融城。容易獲得的流動性推高了銀行利潤,對沖基金和私人股本公司的出現使得對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此類薪資的規模也隨之迅速成長。

您已閱讀22%(488字),剩餘78%(16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