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降息的政策信號

FT中文網經濟事務評論員吳錚:中國與全球六大央行同步降息,雖然實際作用有限,但釋放出全球金融危機下,宏觀政策調整的重要信號。而暫停徵收利息稅的積極作用尤其值得稱道。
   「共克時艱」,這是中國總理溫家寶日前在紐約向世界各國發出的呼籲。昨晚,中國以行動做出了回應。美、歐、英等全球六大央行決定聯手降息0.5%的同日,中國央行決定降低人民幣基準利率0.27%。
    相對於中國企業高昂的借貸成本和商業銀行緊縮的銀根,小幅下調利率27個基點的實際作用可能有限,但這一決定所釋放的政策信號,卻不應被小瞧。
    在關於降息的聲明中,人民銀行並未提及目前席捲歐美的金融風暴,但其此次降息的時機選擇顯然不是巧合。中國的決策者已經意識到,當全球主要發達國家正陷入一場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時,中國經濟不可能同世界市場的動盪隔絕。
    國際貨幣市場流動性枯竭,歐美金融業巨擎紛紛倒掉,美國通過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法案,英國昨日推出4000億英鎊的銀行業國有化計劃。可以預料,失業上升、財政赤字,企業融資困將緊隨其後。實體經濟將迅速受到波及,歐美經濟成長面臨停滯,甚至進入衰退。這對出口和外國直接投資佔相當比重的中國經濟而言,意味著非常不利的外部環境。
    投資者已經嗅到了迫近的風險:昨日亞太股市大跌,日經、恆生等主要指數跌幅超過8%,上證指數再度跌破2100點。儘管中國政府先前出臺了單項徵收印花稅等救市政策,但在市場對宏觀經濟和企業盈利前景的悲觀預期下,依然無濟於事。
    挽救股市的關鍵在於防止經濟大幅下滑。中國央行在一個月之內兩次減息,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顯示中國先前爲控制通膨和經濟過熱而採取的緊縮政策已經轉向。貨幣政策當局正密切關注國內外市場環境的變化,如果形勢進一步惡化,中國很可能進入一個小幅漸進的降息週期,以支持經濟成長。
    暫停徵收利息稅的決定,尤其值得稱道。其積極作用有二:首先,貸款利率下調有助於減輕企業和按揭購房羣體的債務負擔,與此同時,實際存款利率幾乎沒有下調,(一年期存款利率降幅約合6.5%,取消利息稅使存款實際收益增加5%),既保護了居民存款的收益,也可以防止大量存款流出,重新推高通貨膨脹。
    其次,暫停徵收利息稅顯示,中國政府進一步動用財政政策刺激經濟成長。減稅意味著政府讓利於民,通過增加居民收入,促進國內消費需求。而擴大內需,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正是衆多世界知名經濟學家爲中國經濟抵禦全球不景氣開出的藥方。通過減輕稅負和轉移支付等財政手段,增加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羣體的收入,將對國內市場提供有力支持。
 
聯繫作者:[email protected]
 
注:本文不代表作者所在機構觀點。
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