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由誰制定

《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薛兆豐:利率,是由無數人的“不耐(impatience) ”共同決定的。因爲不耐,也就是急躁,人們總想早點享受,於是出現了“ 現貨”與“期貨”的交換;也正是由於不耐,離今天越遠的“期貨 ”,其價值就越低。

讀者評論: [email protected]   

爲了解釋利率的形成,就先要重溫價格究竟是誰制定的。上期解釋過,價格是由無數人的供求共同決定的。供求是支配著每宗交易的強大經濟力量;與其說有誰「決定」了價格,不如說買賣雙方「彙報」了被那股強大經濟力量決定了的價格。

利率呢?利率也是價格中的一種,它是由無數人的「不耐(impatience)」共同決定的。由於不耐,也就是急躁,人們總想早點享受,於是出現了「現貨」與「期貨」的交換;也正是由於不耐,離今天越遠的「期貨」,其價值就越低。因此,若要達成「現貨」與「期貨」的交易,「期貨」的數量就必須比「現貨」的數量大,其中的差額便決定了利率的高低。

有人認爲利率現象存在,是因爲社會在進步,投資會有回報。這種理解不對。一個社會即使沒有進步,投資即使沒有回報,資源即使日見貧乏,利率也仍然存在。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前景黯淡,朝不保夕,「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方式盛行,真實利率就因此上升,而不是下降。

您已閱讀27%(390字),剩餘73%(10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