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文章檔案

中國的法律經濟學現象

北京大學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薛兆豐:法律經濟學針對「權利」的一系列分析,無一不在中國找到用武之地,中國遍地是有價值的問題。
2010年11月3日

利率由誰制定

《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薛兆豐:利率,是由無數人的“不耐(impatience) ”共同決定的。因爲不耐,也就是急躁,人們總想早點享受,於是出現了“ 現貨”與“期貨”的交換;也正是由於不耐,離今天越遠的“期貨 ”,其價值就越低。

讀者評論: [email protected]   

2008年9月2日

誰的談判力更強?

《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薛兆豐:談判力,指的是討價還價過程中對成交價的決定能力。這個概念暗示,市場中交易雙方的地位並不平等。真是這麼回事嗎?市場中的價格究竟是由誰決定的?

來函請發至: [email protected]

2008年9月2日

颶風能刺激經濟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薛兆豐:美國兩位經濟學家認爲,颶風災難將成爲天賜的發展工程。我認爲他們錯得離譜。難道非要把大好山河移爲頹桓敗瓦,才能發揮注資作用?
2008年9月2日

產權的自我邏輯

專欄作家薛兆豐:一張一百元的人民幣,扔在路邊,若沒有風,也不地震,物理學便預測這張人民幣會一直呆在那裏,可經濟學卻預測它會迅速消失。您說哪門學問更有預見力?
2008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