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東地區成爲俄烏戰爭的主戰場之後,俄羅斯的消耗戰逐漸削弱了烏克蘭的頑強抵抗,至7月初,已經基本控制了整個盧甘斯克。各方對戰爭的關注重點,也從戰況本身逐漸過渡到它對歐洲乃至全球地緣政治版圖的永久性影響。上週的北約馬德里峯會,除了針對俄羅斯表達了「同仇敵愾」的空前強硬立場外,更把中國確認爲對整個西方的「挑戰」,這恐怕是俄烏戰爭迄今造成的對中國利益的最大損害。

俄烏戰爭與全球

俄烏戰爭與「大棋局」之變

孫興傑:布熱津斯基所描述的「大棋局」在俄烏戰爭之後將發生重大變化,基於海洋霸權對歐亞大陸制衡與操縱的棋局和棋譜也將被修改和升級。

俄烏戰爭對國際局勢的衝擊波

葉勝舟:俄羅斯的戰略思維還停滯於19世紀的陸權爭奪,軍事機器停滯於20世紀的機械化戰爭。入侵烏克蘭註定戰略慘敗並加速俄的衰落。

爲什麼美國可能成爲能源戰的真正贏家

拉赫曼:俄羅斯或許可以在短期以斷供向西方施壓,但它將失去作爲能源超級大國的地位,而美國從長期來看處於有利地位。

俄羅斯與西方的對峙正在改變世界格局

羅格夫:暫且拋開烏克蘭戰爭以及連番的報復性制裁不談,在西方與中國的競爭中,俄羅斯要把自己放在什麼位置?

美國以涉嫌支持俄軍爲由「拉黑」五家中企

這是自2月俄烏衝突以來拜登政府首次以支持俄軍爲由制裁中國企業。此次制裁突顯出,美國越來越擔心中俄關系加強。

北約的復興:團結能經受住經濟危機的考驗嗎?

本週,西方政府在面對俄羅斯時表現出了團結一致的姿態。但各國領導人在國內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中國經濟

八大微觀變化正在重塑宏觀

陳春花:「流變」是今天最顯著的特徵,我們沉浸在數據、資訊湧動的社會環境之中,所有事物因此而發生著變異。微觀層面八大新特徵,是什麼?

投國運與買公司


黃凡:長時間的通膨,會導致全球市場長期下行,A股也不能獨善其身。各類資產價格將面臨大動盪,投資人該如何應對,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2022年在美中資企業年度商業調查報告》評析

王英良:報告反映了中資企業在美市場總體呈現出消極預期,這爲中國對美直接投資以及中美經濟外交提供了新的參考。

不必過高估計財政缺口

樊磊:中國實際財政缺口大大低於市場預估;通過適當的財政騰挪即足以彌補收支缺口。即使不發行抗疫國債,市場也無需對財政支出過於擔憂。

名存實亡的「中高風險區」

李瀚明:中高風險區規則的失效,使得地方政府的出行防疫政策開始碎片化。這毫無疑問是不利於恢復正常的境內人口流動秩序的。

健康碼的遺產

聶日明:疫情作爲一個外生衝擊,全面整合了跨部門的個人隱私數據,公衆不得不面對一個通過演算法和個人數據來約束個人的社會治理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