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一系列令人憂心忡忡的經濟數據出爐後,中國經濟主管部門陸續發出了提振信心、支持企業、託底市場的信號。但從近期的市場和輿論反饋看來,這些措施恐怕還不夠:不但不足以實現年初定下的5.5%的GDP成長率指標,也不足以令民衆的消費信心回覆至此輪疫情導致全國多地封城前的本已較低的水準。

中國經濟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經濟學思辨

夏春:市場經濟的形式和表現,要受到政府資源和能力的制約,而政府的作用和角色,也需要不斷變化和學習,以適應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要求。

透視地方財政負成長:假象與真相

羅志恆、賀晨:部分地市財政矛盾加劇主要受到疫情與留抵退稅短期衝擊;未來財政緊平衡和收支矛盾加劇將是常態,財政工作要實現多目標平衡。

基建「老辦法」何以緩釋成長「新壓力」?

程實、高欣弘:年內傳統基建領域資金增量或將有限,而潛在收益相對較高、發展前景更爲廣闊的新基建有望成爲社會資本湧入的重要方向。

中國承諾支持平臺經濟

中國最高經濟官員劉鶴在週二與企業高階主管和行業專家舉行的會議上表示,要支持平臺經濟、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及時回應市場關切的「科學」與「藝術」

李永寧、溫建東:國人缺少應對經濟下行的心理準備,經濟政治軍事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過度敏感。如何及時回應市場關切,改善與市場溝通?

美國加息中國疫情令投資者加速出售人民幣債券

在人民幣走弱、同時美國收益率上升降低中國債務吸引力的背景下,人民幣債券市場今年迄今淨流出2350億元人民幣。

資本擴張的「序」究竟在哪裏?

鄭志剛:資本屬性不是引發資本所謂無序或有序擴張的根本。真正思考的是什麼樣的市場制度和法制環境導致同樣的資本或奉行長期主義,或奉行經典主義。

越南不是中國製造業的威脅

李瀚明:將越南稱之爲中國製造業的威脅,忽略了中越兩國在產業發展階段和動力上的根本不同。

大國競爭

美國在拉美的窘境是中國的福音

距離在洛杉磯舉行的美洲國家首腦會議開幕還有三週,美國卻無法定下出席者,這暴露出美國在這個地區日益衰退的影響力。

美國急於在超級電腦競賽中趕上中國

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正在爭奪超級計算能力的主導權,這種能力將對從氣候變化研究到核武器試驗等諸多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俄烏戰爭

俄烏戰爭:迦太基和平還是皮洛士勝利?

孫興傑:西方國家支持烏克蘭打敗普丁的戰略輪廓已經敲定下來。戰後和平是各方妥協的和平,還是對戰敗國的重新安排,甚至是迦太基式和平?

俄烏戰爭衝擊:臺海更無戰 矛盾更激化

葉勝舟:兩岸和戰、統分角力,臺灣高明的策略是「示之以弱」,大陸高明的策略是「示之以軟」。中美一旦在臺海開戰,美方輸不起,中方更輸不起。

俄羅斯「雙頭鷹」外交政策會否改變?

王英良:俄烏戰爭可能中斷普丁政府力圖復興的預期,而「雙頭鷹」外交政策的「亞太轉向」或成爲大機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