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烏戰爭是俄羅斯對外關係的一個巨大轉折點,這一轉折表明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和平外交關係中斷,武力與對峙成爲俄歐關係的主題。發起對烏戰爭使普丁政府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
戰爭一般會帶來系統複雜效應。俄羅斯面對自冷戰後最嚴峻的外交孤立和制裁。在防務上,北約對俄羅斯實施集體安全,力圖壓制俄羅斯進攻態勢。依據國際關係與國內政治的傳導機制,對烏戰爭不僅會因俄羅斯受到全面和不斷升級的制裁而造成俄國內經濟衰退,人口流失,也會導致俄羅斯長期奉行的「雙頭鷹」外交政策出現轉變。
從1157年基輔羅斯的弗拉迪米爾大公國成立到2014年3月21日普丁簽發命令決定在克里米亞半島增設一個新的聯邦管區——克里米亞聯邦管區,俄羅斯的國土在征伐中不斷擴張。俄羅斯對外關係中充滿了武力征伐和戰略投機,在其主動或被動挑起的戰爭中,因爲擁有較廣的國土縱深,往往能夠藉助自然偉力而形成消耗對手的契機,有著典型的「靠天喫飯」便利。縱觀幾百年的俄國外交史不難發現,俄羅斯走向外部世界的方法,一是如果時機可能,則實施疆域拓展戰略,這集中反映在沙俄與蘇聯時期,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對烏克蘭領土的蠶食,都充分表現了俄羅斯對土地的貪婪,以及對陸權擴張的癡迷;二是在與其他強國打交道時,努力編織合縱連橫、同盟和互相制約的多極均勢體系。這體現在俄羅斯在戰前以及戰爭中對歐洲個別國家的一系列外交爭取上。
您已閱讀16%(569字),剩餘84%(30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