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新政」實實在在地來了,而且來的比意想中更兇猛。除了在很大程度上繼承川普的對華貿易戰和科技冷戰、並且組建以意識形態爲統領的一致對華陣線以外,他的新政更多在於解決美國國內問題,試圖以天文數字的債務開支重振美國基礎設施和社會福利。如果能取得部分成功,這將是一場遠位元朗普的MAGA更加MAGA的「新政」,能直接改變中美兩國的中長期競爭格局。

「拜登新政」與中美關係

拜登應拿出勇氣逆轉川普對華政策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令人震驚的是,相較於當年的蘇聯,美國在冷戰的三個關鍵方面領先。相較於如今的中國,美國並非如此。

簡評拜登新政:「白衣騎士」還是「特洛伊木馬」

夏春、成亞曼:短期來看,疫情後需要一個組合方案推動美國經濟更快復甦;長期來看,拜登新政的確觸及到美國發展的一些痛點。

美國將多家中國超算實體列入出口黑名單

三家中國公司以及中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的四個分支機構被加入美國政府的「實體清單」,這是拜登政府上臺後首次採取此類行動。

後疫情外交:世界棋局中的中美歐俄複合三角關係

孫興傑:中美歐俄四方形成的複合三角關係基本框定了全球秩序的方向和前景,「遠交近親」已經成爲各方運籌三角外交的必然選擇。

重建美國領導地位,葉倫呼籲設定全球最低企業稅率

拜登計劃提高企業稅之際,美財長葉倫表示在公平競爭環境下,美國需要在全球市場建立強大的存在,「我們將與有意願的夥伴合作,以維護和實行以規則爲基礎的秩序」。

FT社評:全球最低公司稅是個好主意

富裕大國之間若能達成一個妥協方案,將不僅是多邊主義的勝利,而且可以打破一個致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出臺數字稅的僵局。

中國經濟

既憂收縮,何慮通膨?

胡月曉:現實中出現的「高通膨」,並不是經濟週期性繁榮帶來的價格趨勢性上漲,而只是「波動」。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是樓市泡沫。

中國控制信貸供應給樓市降溫

隨著疫後復甦進入正軌,而貸款激增引發了人們對資產泡沫和金融穩定的擔憂,中國政策制定者將注意力轉向控制信貸風險。

研究:2021年經濟表現將取決於抗疫能力

根據Brookings-FT全球經濟復甦追蹤指數,美國和中國藉助不同的政策組合引領著全球復甦,但全球協同反彈的幾率已經降低。

數十家中國科技集團放棄在上海科創板IPO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顯示,3月有76家公司暫停在上海科創板進行首次公開發行的申請,主因是監管機構加大審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