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大選後政治局勢逐漸明朗,我們的關注焦點重回中國經濟。過去一年的疫情整體上加強了全球網路巨擘對經濟、金融和社會的影響力,西方尚在反思的同時,中國政府已經通過對螞蟻集團的整肅拉開了政策調整的序幕,其影響力勢必遠超螞蟻IPO;國企債券違約的連鎖效應仍在擴散,儘管目前看尚未成爲新一輪危機的導火索;西方几支明星疫苗陸續傳來令人驚喜的好訊息,令疫苗競賽升級;這同時也提醒中國:西方科技實力有助於疫後經濟迅猛復甦;中國經濟領先復甦的相對優勢未必能長期持續。

中國經濟

Lex專欄:中國力爭15年GDP翻番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認爲,未來15年期間中國經濟還將翻一番。對於普通公民,更重要的是人均GDP,這是習近平有信心翻番的另一項指標。

外資熱情迴歸中國

中國從疫情中的快速復甦,及新冠在世界其他地區造成的混亂,正促使大量資金流入中國。中國官員稱,中國成爲許多跨國投資的「避風港」。

中國科技巨擘引發北京不滿

在多年允許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在不受重大幹預的情況下自由發展後,北京方面流露出不喜歡大型科技公司行爲方式的跡象。

新冠疫苗競賽:美國領跑中國?

劉裘蒂:在中美關係緊張氛圍下,疫苗開發成爲科技競賽的一環。中美的新冠疫苗研發誰拔了頭籌?誰將贏得這場比賽?

中國國企違約後禿鷲基金大舉進場

中國兩家地方政府所有的企業最近債券違約,使同類公司債券遭到拋售,禿鷲基金藉機大舉進場,相信中央或地方政府會出手救助。

中國科技公司加入債券違約名單

提交香港交易所的一份公告稱,半導體公司清華紫光「未能贖回」其於11月16日到期的13億元人民幣債券,觸發違約。

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變局中的「雙循環」新局

程實、錢智俊:2021年上半年,人民幣資產中對接週期性的部分將有更好的表現;下半年,富含成長性的部分預計將更具長期佈局的潛力。

人民幣趨勢及對大類資產投資影響

李海濤、林錫:短期人民幣升值趨勢或得到緩和。人民幣升值利多商品及股市、利空債市,有利於美元負債公司降低負債成本,造成短期匯兌收益上升。

被疫情打亂的中國住宅租賃行業

租賃平臺先前用「長收短付」、「高進低出」等方式實現瘋狂擴張和成長,但疫情讓這種模式陷入危機。類似蛋殼遭房東租客「討說法」的情況日益普遍。

中美關係

用成熟的智慧來應對中美關係

蕭功秦:中美對抗是一場雙輸的衝突,對現狀也需要有冷靜的分析;希望我們能夠有更爲豐富的政治想像力,渡過難關,讓中美關係進入新階段。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RCEP,中國開始應對美國對華政策的新時代

曹辛:中國參與的「地區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簽署,標誌着中國已經開始公開應對美國對華政策的新時代。

中美需要打破「修昔底德陷阱」

李偉:應該從全球角度去制定相關規則,然後讓各國遵守,這樣才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及其可能導致的冷熱戰。

中國外交部就香港問題抨擊五眼聯盟

五眼聯盟發佈聲明,敦促北京方面恢復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在議會中的議員資格,中國外交部強烈抨擊這一舉動。

每週時事分析:也談季辛吉關於「拜登應迅速與北京恢復溝通管道」的建議

曹辛:矛盾尖銳的中美兩國當下首先需要防止衝突,其次是解決問題,而雙方建立制度性的聯繫安排是一切的前提。

美國政治

大選訴訟:川普翻盤的可能性

劉裘蒂:從美國法律和目前選舉數據的角度來看,拜登明年1月將正式就任美國總統,這是遠超過99%可能性的情況。

階級:美國的另一個身份認同差異

福魯哈爾:如何解釋拜登能夠爭取到「鏽帶」工人階級選民的支持?答案很簡單,拜登會說他們的語言,對他們表現出同理心和尊重。

川普「最後的機會」:阻撓各州完成選舉結果認證

美國各州將在未來幾周相繼認證選舉結果,在這冗長的流程中,川普希望通過法律行動,阻礙向拜登政府過渡的進程,即使他推翻結果的希望微乎其微。

美國的新政治:陰謀和不實資訊

2016年,大多數試圖影響投票的虛假資訊來自俄羅斯。但到了2020年,傳播虛假資訊的是美國人自己,而且規模很大。

拜登的全球領導計劃存在缺陷

拉赫曼:當選總統承諾讓美國重新扮演領導角色,但這可能意味著接受妥協。尚不清楚美國政界和選民會否接受這種代價。

特別推薦

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英中兩國仍應追求遠大志向

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接受FT中文網專訪,就香港、新型冠狀病毒、華為、中國學生赴英留學等議題闡述英國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