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

階級:美國的另一個身份認同差異

福魯哈爾:如何解釋拜登能夠爭取到「鏽帶」工人階級選民的支持?答案很簡單,拜登會說他們的語言,對他們表現出同理心和尊重。

在美國的政治生活中,種族往往是一個核心問題。但是,正如2020年總統大選向我們表明的那樣,階級是一個同等重要、甚至可能更重要的問題,至少就選票而言是如此。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數據顯示,儘管共和黨現任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贏得了大多數小鎮和農村地區,但他的民主黨挑戰者喬•拜登(Joe Biden)拿下了代表高達70%美國經濟的社區。無論哪個地區的選民,只要他們生活在一個經濟成長中心,就很可能會投票給拜登。

這告訴了我們一些關於美國的重要事情。第一,財富和權力集中在少數幾個地方。當你看美國的選舉地圖時,會發現除了沿海地區和少數內陸城市外,絕大部分地區都是紅色的(紅色指支持共和黨——譯者注)。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數據顯示,自2007年以來,美國逾三分之二的就業成長集中在25個城市和地區中心。與此同時,約7700萬人口居住的低成長和農村地區的就業成長「持平或下降」,即使在從上一次金融危機中復甦之後也是如此。

您已閱讀23%(462字),剩餘77%(15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