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傑夫•代爾(Geoff Dyer)文章檔案

「溫州製造」何去何從?

輕工業和大家庭小額金融相結合這一溫州模式成就了中國民營經濟的傳奇。但全球危機、政治控制等因素對該模式的繼續存在構成了挑戰。在中國慶祝「改革開放」30週年之際,中國政府也應該思考一下:如何才能讓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得以生存?
2008年12月29日

低迷的中國樓市

FT駐北京首席記者傑夫•代爾: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已引發連鎖反應,長期低迷可能造成銀行壞賬飆升和消費者信心下降,還將對地方政府構成沉重壓力。但也有樂觀的觀察人士預計,該行業將在明年年中開始復甦。
2008年12月17日

新聞人物:黃光裕

儘管產權受到了更多保護,但中國商人們還在抱怨自己在法律上的脆弱性。經濟放緩加劇了這種擔憂。如果黃光裕被提起公訴,政府需要證明他濫用自己的地位,而不是在其仇人的指使下才找他的麻煩。這將是對中國法律制度的一次重大可信度考驗。
2008年12月2日

中國:盛宴散席了?

中國過去幾年快速的經濟擴張即將走到盡頭,但在未來會經歷何種形式、何種程度的放緩尚不明朗。其中,必然會受到嚴重影響的兩大因素就是出口和投資。根本的解決辦法,是將經濟的側重點從生產轉向消費,並儘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2008年10月21日

中國還能一枝獨秀嗎?(下)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爲,中國發生大範圍拖欠抵押貸款的幾率比許多國家都要低,因爲中國購房者以儲蓄支付的比例相對較高。
2008年9月26日

中國還能一枝獨秀嗎?(上)

美國華爾街土崩瓦解,歐洲和日本舉步維艱,人們開始把目光投向中國:中國經濟是否也會加速放緩?中國的出口、房地產等領域儘管總體良好,但也存在變數,中國要想保持兩位數的經濟成長並非易事。
2008年9月25日

中國經濟繁榮的環境代價

近年來中國經濟成長驚人,而汙染和排放問題也同樣以驚人的速度惡化。中國政府已開始制定解決環境問題的明確策略,但能否切實實施相關計劃、實現能效目標,仍存在諸多疑問。
2008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