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繁榮的環境代價

近年來中國經濟成長驚人,而汙染和排放問題也同樣以驚人的速度惡化。中國政府已開始制定解決環境問題的明確策略,但能否切實實施相關計劃、實現能效目標,仍存在諸多疑問。

不過,從夏季塵霧中解脫出來的日子可能只是暫時的。9月17日殘奧會結束後不久,汽車限行以及對工廠生產的臨時限制性措施將被取消,北京居民又將承受經濟繁榮的不利後果。

近年來中國經濟成長驚人,而汙染和排放問題也同樣以驚人的速度惡化。根據一些方面的估算,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儘管其經濟規模僅爲美國的一半至四分之一——這一比例因計算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斯特恩報告》(Stern Review)——英國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勳爵(Lord Nicholas Stern)於2006年撰寫的有關氣候變化和經濟的報告——估計,到2050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將翻倍。然而,考慮到中國經濟的成長速度,以及對鋁和鋼等能源密集型產業的大舉投資,上述估計可能過於樂觀。譬如,澳洲政府贊助的一項評估就預測,到2030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就會翻番。

您已閱讀18%(372字),剩餘82%(17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