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賢文章檔案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北韓
關注
北韓改革開放?勿抱太大希望
南韓學者李成賢:朝鮮勞動黨七大釋放的信號是,鞏固金正恩的唯一領導體制,堅持發展核武器,不斷更新核打擊手段,並未展現改革開放的意向。
2016年5月16日
北韓
關注
解決朝核危機是全球的責任
南韓學者李成賢:一旦北韓進行第五次核試驗,中韓美等國都必須意識到這是「我們」的問題,應主動會面、傾心溝通、多提建設性意見,共同面對挑戰。
2016年4月14日
南韓
關注
從「薩德」報導看韓中媒體差異
李成賢:在涉及兩國關係的敏感問題時,南韓「掀家底」般的新聞敘述模式和中國「愛國」式的新聞敘述模式,各有怎樣的傳播效果?結果對哪個國家更加有利?
2016年3月28日
六方會談
關注
美國爲何不再熱衷於六方會談
南韓學者李成賢:美國宣稱要「重返亞洲」,歐巴馬卻忙到沒時間出訪亞洲。20年對朝談判帶給美國的疲勞感,加上北韓在覈武器上的頑固立場,都讓美國缺乏談判動力。
2013年11月7日
北韓
關注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和北韓
南韓媒體人李成賢:對外國人來說,北韓更多是個與西方價值不同的負面符號。當他們在中國發現「類似」情況時就會說:「像北韓一樣。」這是外國人之間的一種比喻。
2013年8月5日
朴槿惠
關注
韓中「蜜月期」的感情泡沫
南韓媒體人李成賢:雖然雙方都用漂亮的情感修辭來描述兩國之間的美好友誼,事實上雙方又各自有自己的戰略思考,彼此心中有數。中韓蜜月期是給「第三方」看的。
2013年7月12日
大學
關注
中國大學教育的「圍城」
南韓媒體人李成賢:中國日益成爲世界舞臺中心,卻總試圖建立一層安全膜,就像「圍城」一樣保護中國大學生,防止他們受到西方思維方式的影響,這很難理解。
2013年6月12日
愛國主義
關注
兩種愛國主義
南韓媒體人李成賢:我好奇地問《人民監督網》創辦人朱瑞峯:怎麼看成龍奉行的那種「家醜不可外揚」式的愛國主義?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這是不對的。
2013年3月6日
北韓
關注
中國「縱容」北韓的後果
南韓媒體人李成賢:中國對朝政策有其內部的思路和邏輯,也有地區戰略的考慮,但是我還是想指出中國「縱容」北韓帶來的消極結果,包括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2013年2月26日
藥品
關注
南韓人眼中的「胎盤膠囊」事件
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研究院李成賢(南韓):源於中國的「胎盤膠囊」在南韓引起軒然大波,但這次韓媒主要抨擊的是扭曲的保健文化。
2012年5月18日
媒體
關注
一個老外眼中的《環球時報》
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成賢:我覺得,《環球時報》以前在中國脆弱時,爲維繫團結做出了很大貢獻,但現在中國實力和國際地位提高了,它也要與時俱進。
2012年2月29日
公共外交
關注
中國的公共外交缺少什麼?
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成賢(南韓):中國在國際上存在著「形象赤字」,確實需要通過公共外交和「軟實力」來彌補。但我不得不問,中國做得成功嗎?
2011年12月1日
微網誌
關注
「棒子國」記者與「微網誌女王」
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成賢(南韓):前段時間,我在微網誌上發了一條西方記者的話,卻發現自己「紅」了。而幫助我「走紅」的人,是中國明星姚晨。
2011年11月4日
傳媒
關注
中國不需要的「老外」
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成賢(南韓):一些「老外」在中國十分「走紅」。但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在電視裏說「我愛中國」的這些外國人,真的愛中國嗎?
2011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