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灝文章檔案

2020:中國改革電力價格機制

「中外對話」:執行了十五年的燃煤發電標杆上網電價機制走向終結,意味著什麼?
2020年1月20日

中國智庫醞釀一帶一路低碳化政策框架

中國能否利用其對外援助資金撬動亞洲鄰國向低碳能源轉型?氣候能源專家正就此出謀劃策。
2019年12月2日

中國城市太陽能供電比電網供電更便宜?

《中外對話》:根據一項近期發表的研究,在中國的許多城市,太陽能可以在無補貼的情況下提供比化石燃料發電更低的電價。
2019年10月21日

北京新機場:發展與環保再平衡

馮灝:中國北京大興機場的建設在滿足人們日漸成長的出行需求的同時,是否還會帶來新增的碳排放?
2019年10月10日

中國國有企業是否在退出煤炭業務?

馮灝:國投宣佈退出煤炭業務,但專家稱,這更像是「以退爲進」,反映了中國要做大做強專業化煤炭央企的決心。
2019年5月13日

中國昆明能否挽救全球生物多樣性?

「中外對話」研究員馮灝:2020年將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被各方寄予厚望,它能否成爲里程碑?
2019年4月1日

新上線的AQLI指數是否已不合時宜?

空氣質量壽命指數將PM2.5汙染與預期壽命之間進行了量化關聯,但專家擔憂,若將此指數作爲政策依據,弱勢羣體將承擔更多不公。
2019年2月12日

鹿泉:水泥小鎮能否破土重生?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研究員馮灝:河北小鎮的轉型凸顯了中國大氣汙染治理和重工業整頓中的公平性挑戰。
2018年12月24日

海洋、冰川或將成爲2020年後氣候行動重點

馮灝: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即將推出聚焦于海洋和冰川狀況的特別報告,濱海弱勢人羣將受到關注。
2018年8月20日

中國出臺新版「大氣十條」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研究員馮灝:在「大氣十條」這劑猛藥後,中國新的大氣治理三年計劃顯得細緻而穩妥。
2018年7月9日

世界工廠的節能經驗能否複製?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思維的轉變和強有力的政策是中國優化能源利用效率的關鍵所在。巴西能否複製中國經驗?
2018年6月25日

1.5°C溫控目標:中國專家怎麼看?

馮灝:IPCC將於今年發佈首個對1.5℃溫控目標實現可能性的評估,參與評估的中國專家向中外對話表達了看法。
2018年3月26日

「洋垃圾」一令即禁,循環經濟卻難一蹴而就

中外對話:今年1月1日,中國對於洋垃圾進口禁令正式生效。到明年底前,中國還將逐步停止進口所有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
2018年3月19日

高階訪談:歐洲與中國將提振全球氣候行動雄心

在波恩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各國政府將就《巴黎協定》簽署之後的後續行動方案展開磋商。在這個關口,有幾個問題非常關鍵。
2017年11月13日

杜克大學研究:霧霾顯著降低光伏發電效率

馮灝:霧霾可令中國光伏電站發電效率降低至少六分之一,煤炭和新能源的矛盾也許比我們想像的更直接。
2017年10月30日

加州遇見四川:中美地方氣候合作升溫?

馮灝:隨著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中國七省建立了合作關係,中美地方政府之間的氣候合作是否將迎來一個高潮?
2017年7月10日

把二氧化碳變成汽油,靠譜嗎?

中外對話:中國科學家實現了二氧化碳加氫制汽油轉化效率的突破,它有多大應用前景?對氣候變化又意味著什麼?
2017年6月26日

新制度提高中國製造業環保門檻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中國正試圖利用更加精細的新制度,讓電子產品和汽車的生產者負擔更多環境責任。
2017年6月5日

全球變暖,節氣不準了?

中外對話:農耕文化的衰落並沒有讓節氣過時,但在工業時代發生的氣候變化,卻對節氣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影響。
2017年5月8日

中外對話:黑龍江立法禁種基因改造糧食引發爭議

馮灝:中國最大的產糧省立法禁止基因改造糧食種植,此舉很快引起爭議,圍繞基因改造食品的衝突也再次浮上水面。
2017年2月6日

中外對話:中國煤電加速降溫

馮灝:從2016年開始愈演愈烈的煤電項目叫停風潮顯示,新的一年裏中國煤電行業將面對更加狹小的生存空間。
2017年1月30日

淘汰氫氟碳化物:中國製造業承壓

中外對話:中國已承諾逐漸開始淘汰令地球升溫的製冷劑氫氟碳化物,這將對中國帶來巨大挑戰,也可能帶來機遇。
2016年11月28日

京津冀PM2.5達標路線圖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張春、馮灝: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要在2030年降到國家標準,即35微克每立方米,產業結構升級和能源結構轉型是必由之路。
2016年4月1日